今天,我们召开“聚力乡村振兴 谱写幸福篇章”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,向大家介绍日照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提质增效有关情况。
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发布人有: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、新闻发言人王顺波,市农业农村局政策法规与改革科负责人苏日贺,东港区农业农村局经管站站长路梅,东港区后村镇党委委员、武装部长丁兆唐。
大家上午好!农村集体资金、资产、资源(以下简称“三资”)一直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、焦点问题。近年来,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,坚定有解思维,依托数字赋能,探索建立了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立体化长效监管机制。今年3月,全省“三资”管理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。6 月29日,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调研组到我市调研,对“三资”管理电子票据、农村用工、“三色”预警等做法给予充分肯定。7月19日,农业农村部党组领导专门作出批示,给予充分肯定。8月21日,农业农村部《农村改革动态》第21期、8月31日,农业农村部《农业农村情况交流》第25期分别刊发我市经验做法。省委组织部将东港区“改进监督模式”作为全省5个典型案例之一,写入《关于开展农村集体“三资”侵占挪用问题专项整治有关情况的汇报》,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。
一、扎紧制度笼子,夯实“三资”管理基础。一是织密制度体系。出台《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办法》,配套资金收支、资产资源、工程建设项目、合同、债权债务、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、审计监督等“七个制度”,切实保障“三资”管理规范运行。2022年,全市启动“三资”管理问题专项整治,清理不合规合同2万余份,收回被侵占的集体资产53处、土地资源1.39万亩,清收发包费1.48亿元,大量资金资产资源回归村集体,为助农增收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。二是推行清单管理。制定村级“小微权力”清单、事务清单和运行流程图,对村级小微权力、村级重大事项决策、村级“三资”管理、招投标管理等7大类46个分项,逐条制订事项清单,明确办理条件、操作程序等,推动干部“依单履责”、群众“看图办事”。三是探索“双下放”管理模式。将记账业务、资金管理权限由镇级下放到村,变“村账镇代记”为“村账村来记”、“村财镇代管”为“村财村来管”,镇级集中力量加强审计和监管,形成相互制衡的闭环管理体系,有效解决责任不明、挤占挪用村级资金等突出问题。四是发展智慧农经。依托平台“数字化运行+全流程监管+无盲区覆盖”功能,在东港区先行先试,推进运行“制度化”、队伍“专业化”、责任“明晰化”、票据“电子化”、审批“实时化”、收支“去现金化”、预警“动态化”、公开“阳光化”,实现闭环可溯、风险可防、全程留痕。以“八化”工作法,探索走出一条务实管用、提质增效的路子。
二、强化数字赋能,推动业务流程再造。一是“三资”线上记录。搭建全市农村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,把数字技术引入“三资”核算、管理、交易等环节,收支单据按月编制会计分录,系统自动生成凭证、账簿、报表等财务信息资料,资产、资源增减变动即时录入平台,建立线上闭环管理运行机制。二是审批线上办理。将村级日常“三资”审批由现场办理转为电脑端、移动端线上办理,村(社区)线上发起申请,职能部门按权限线上审核,审批过程由按天计算缩减为按分钟计算,效率提高80%以上。三是收支线上运行。统一开设股份经济合作社实体银行账户、村务卡,并配备POS机,村集体所有资金往来依托“银社通”无缝链接网银结算,审核、收支“一站式”完成,形成“见账不见钱”资金流转闭环,资金收支运行轨迹全程可查,杜绝“坐收坐支”和“小金库”问题发生。四是票据线上管理。开发“票据管理”模块,将电子票据管理融入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网络监管平台,全面推行电子票据。由镇级按照村级需求在平台申领电子票据,各村开具票据需登录开票管理页面,将票据内容录入,即可生成电子票据。已使用票据、申领未使用票据、作废票据在平台留存,建立可倒查、可追溯的票据监管机制,杜绝虚列开支、伪造单据、篡改发票等围猎“三资”行为。
三、全面盘活资源,助力集体经济强力起势。一是开展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。推行农村产权交易“四统一”,即统一监督管理、统一交易规则、统一信息发布、统一交易平台,建立起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农村产权交易联动机制,全面做到流程管理规范化、公开交易透明化、交易全程信息化、异地评标常态化、项目成本最小化,提升产权交易质量和效益。今年以来,全市完成招标项目7681宗,交易额7.06亿元;完成产权交易612笔,交易额1.37亿元。虎山镇大尧沟集贸市场通过拍卖,底价每年20万元/年、成交价70万元/年,溢价2.5倍。二是建立全过程、立体式监督体系。推行“三资”数据一网共享、一网通管,开通“数据通道”,联通纪检、组织、司法等部门,对村级重大资金、重大项目审批信息提早掌握、全程关注、重点研判,对风险隐患分级预警、提前介入、跟踪督办,实现“嵌入式”动态监督。全市农村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研判精准度和处置效率大幅度提升,2022年“三资”领域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43.7%。三是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。编制乡村振兴“党建+产业”地图,指导村党组织围绕特色产业布局培育一批示范社、联合社,进一步巩固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与涉农企业长效对接“社企联盟”成果,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与供销合作社“双社共建”,全市共发展培育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537家,覆盖行政村1033个,占69%;2022年入社村集体收入增长22.5%。
感谢王局长的介绍。下面进入提问环节,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进行提问。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,通报所在新闻单位名称。现在开始提问。
问题一:农村集体资产管理,涉及到集体财产的归属和行使机制问题,能否请苏主任介绍一下有哪些具体规定?
关于集体财产的归属问题,法律明确规定: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,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。成员集体所有,不是成员所有,任何个体成员不能单独行使所有权;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所有,更不是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所有,集体经济组织只是代表成员管理运营集体资产。农村集体资产包括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、森林、山岭、草原、荒地、滩涂等资源性资产,用于经营的房屋、建筑物、机器设备、工具器具、农业基础设施、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经济组织的资产份额、无形资产等经营性资产,用于公共服务的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卫生、体育等方面的非经营性资产。
关于集体财产的行使机制问题,下列事项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经本集体成员决定:土地承包方案以及将土地发包给本集体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承包;个别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之间承包地的调整;土地补偿费等费用的使用、分配办法;集体出资的企业的所有权变动等事项;法律规定的其他事项。
问题二:刚才发布人提到,东港区在发展智慧农经过程中,探索推行了“八化”工作法,走出一条务实管用、提质增效的路子。能否请路梅站长具体介绍一下这个“八化”工作法吗?
近年来,东港区借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,以“八化”工作法,开展“智慧农经”体系建设,加快建设农村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,“三资”监管水平得到提升。
1、运行“制度化”。制定村、镇、区三级3大类27项责任清单,设立村级小微权力负面清单20项、运行流程46项,一事一流程,推动干部“依单履责”、群众“看图办事”,靶向聚焦、对症下药,提高监管的针对性、准确性、时效性。2、队伍“专业化”,村、镇同向发力,打造一支过硬、稳定的基层农经队伍。后村镇61个村的村会计平均年龄39岁,全部能够独立完成村级会计业务,2021年以来村会计稳定率达到100%。3、责任“明晰化”,实行镇向村下放代理记账业务、下放资金管理职能“双下放”。4、票据“电子化”,由单一票据号码模式升级为“票据代码+票据号码”相组合,并印有二维码,便于票据的管理、查询、防伪。5、审批“实时化”,依托农村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“银社通”模块,将村级资金使用等审批事项由现场办理转为电脑端、移动端网上操作,过去的来回跑、多头跑变为现在的“随时批”“秒批”。6、收支“去现金化”,统一为各村开设股份经济合作社实名银行账户,一村一户、一村一卡,配备POS机,依托“银社通”模块,无缝链接银行支付系统,资金收入实现“见账不见钱”数字化入账,流转闭环、全程留痕。7、预警“动态化”,建立“三色”预警制度,依据风险程度由低到高设定蓝色、黄色、红色三个预警等级。8、公开“阳光化”,开发“镇+村+户”村务“e阳光”模块,由村集体按照规定将拟公开的党务、村务、财务及民生焦点问题通过系统后台上传,本村村民下载注册手机APP,足不出户、动动手指就可查看公开事项。以上就是八化的具体内容。
问题三:刚才,发布人提到了在东港区后村镇先行先试,以“八化”工作法, 推动健全集体资产监管体系。想问一下丁委员,审批“实时化”带给我们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?
东港区“三资”监管模式创新,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引入“三资”核算、管理、交易等全链条、全环节,重塑“三资”管理架构,申请、收支、汇总等全部线上办理、全程留痕,变村级人员来回跑、多头跑为“随时批”“随地批”“秒批”,既提高了办事效率,又实现了审批环节可追溯。
“三资”管理的便捷化、精准化、高效化,让审批更快、信息更畅、底数更清,有效破解了审批“失时”、把关“失守”等难题。据统计,东港区单笔资金从审批到支付,提速超过80%。通过“数据多跑腿”,让镇、村干部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谋划村庄发展、壮大集体经济等重要民生问题成为可能。
自从使用东港区农村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,村里的重大事项审批由线下办理转到线上,减少了签批时间,非常方便快捷,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。
感谢媒体朋友的关注和提问,也感谢各位发布人导的精彩回答。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。